《奇葩说》:千千万万个人就有千千万万种焦虑-西藏养生网
当前位置首页 > 四季养生 > 《奇葩说》:千千万万个人就有千千万万种焦虑

《奇葩说》:千千万万个人就有千千万万种焦虑

来源:西藏养生网 发布时间:2018-09-15

每年公司招实习生的时候,我都会觉得其实我也没有比他们大很多,但是总能察觉到这是一群特别朝气蓬勃的“小孩子”,和我们这些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工作者,从气质、谈吐等很多方面,都是有天壤之别的。

很多时候我都在羡慕他们。

但只需要短短半年的时间,这些几个月之前还在象牙塔里幻想未来的小孩子,迅速蜕变成了被巨大的压力折磨得焦头烂额形容憔悴的所谓“都市年轻人”。

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表情里,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“焦虑感”。

我在做公众号期间也收到过很多后台留言,把我当做树洞一样去倾诉自己每天遇到的生活压力,我也曾经写过很多文章,试图去探索和抚平我的年轻读者所面临的焦虑感。

但每次进行到最后我不仅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,自己也会被类似的负面情绪所困扰。

这种时候我一般会看一些文学或者哲学类的书籍,或者看几集《奇葩说》。

1.从“自由表达”到“直面焦虑”

在无数观众攻占了第四季《奇葩说》的评论区呼唤高晓松老师回归之后,节目组终于把他请了回来。

经典三巨头

有了高老师的《奇葩说》毫无疑问更精彩更好看了。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和蔡康永两个人完美的“相爱相杀”的关系,以至于很多忠实的观众都说只有他俩辩论才能看到激动人心的“火花四射”,而没有了高晓松的蔡康永则多少有点高处不胜寒。

更重要的是,高晓松其人本身就非常符合这个栏目的调性。

如果说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最核心的关键词是“焦虑”,那么《奇葩说》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也就是“缓解焦虑”,而他们所请来的高晓松老师,更是一个无论在人生任何阶段都坚持高举着“诗与远方”大旗的男人,从这样一个人身上永远都不会看见焦虑,只会看到阅历和渊博所沉淀下来的平静。

节目组采用的方法也很特别,在心理学上应该被称为“暴露疗法”。

和许多人一样,我初次感受到明显的焦虑是在大学阶段,对于前途的不确定性让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,并且我也一度通过宅在宿舍里没日没夜地打游戏来逃避这种焦虑感。

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,甚至加重了我的负面情绪,每次当我短暂地从娱乐中抽身时,都会感到更加强大的空虚感扑面而来,以至于我必须持续增加游戏中所获得的刺激来抵御空虚和迷茫,直到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。

我开始意识到,焦虑、迷茫和无知是互为因果,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直面和思考,永远都比逃避更有用。

如果说前三季的《奇葩说》更多地在强调自由表达和“野蛮生长”,而在第四季,节目组保留了之前特色的同时,开始试图把对于这些都市年轻人的关怀加入进去。

他们所探讨的,类似于“单亲妈妈”、“婚礼的必要性”、“剩男剩女的婚恋选择”等问题,以及在其中提到的部分论点也许并不符合广义上的价值判断标准,甚至会让一部分观众产生更大的困惑。但如同肖骁所说,“我们是披着负能量外衣的正能量卧底,我们是在试图寻找与你们沟通的方式”。

他们用各种娱乐化的手段,略带夸张的表演和措辞小心翼翼地包装着这个节目,是为了直接把最令人困扰、最令人焦虑的现实问题摆出来,让辩手去讨论,也让观众无法回避地进行思考。

2.从“输出观点”到“提供工具”

做公众号以来我发现,观点输出类的文章或者节目通常都很容易毁誉参半,一不留神就会被受众评价为“鸡汤”。

毕竟在实用主义者的眼里,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的关心永远都是无用的。

我本人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,我是一个非常容易被“看似无用的言辞”所打动的人,包括在看前三季的《奇葩说》时,我看到他们在贵阳治疗羊癫疯最好的医院阐述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时,也经常会受到触动。

但第四季的《奇葩说》的确取得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——它变得更“有用”了。

第四季《奇葩说》选题汇总

纵览第四季的辩题,他们探讨了一线城市的空气质量,探讨了职场上随处可见的陷阱和规则碰撞,探讨了“空巢青年”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困惑,甚至在全民追捧奋斗与成功的时代发出“没有上进心有错吗”的诘问。

面对这些非常现实,甚至许多就是当下年轻人焦虑源头的问题,导师和辩手们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方式。

罗振宇谈职场沟通,犀利又贴合实际的思路,让“真诚”这样看似鸡汤的命题被赋予了言之有物的意义。

刘楠不止一次地强调“经济基础”的重要性,其发言的严谨性和充足的论据不仅可信度极高,更有极强的震慑力。

辩手们已经不再停留于灌输某种观念,而是更多地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,甚至是“工具”。

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焦虑不仅源于社会压力,更源于社会变化——我曾看到网友说,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已经快到“上一代人的社会经验对下一代人几乎不再具有多少参考意义”,年轻人无法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足够的指引,只能选择战战兢兢地摸着石头过河。

我们的父母辈很少有人需要思考“是否支持父母去养老院”、“是否选择做单亲妈妈”,也很少需要思索职场上日新月异的规则变化。因为他们的时代这个社会只需要有一种声音和观点。

而我们的时代截然不同。

在这样飞速的变化中,《奇葩说》第四季所进行的“工具性”论点,是一种极其可贵的,“授人以渔”的引导。

3.慌张青春里的最佳伙伴

高晓松老师有这样一段话。

年轻的时候每件事你都想明白,每个人你都想仔细想把他看透。每个事情你想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,甚至这个社会,这个时代,你都特别想去明白。但是你其实明白不了,你连你自己最爱的人坐对面你可能都不能全明白。可是年轻的时候就太想明白,因为老觉得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,后来等老了才发现,那慌张就是青春,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。

我一直用这段话来鼓励自己,也安慰自己所认识的,处于同样心境的迷茫同龄人。

其实现在看来,这段话也非常符合《奇葩说》的节目宗旨。

年轻的时候你每件事情都想要弄明白,弄不明白或是无法解决的时候,你就会陷入极度的焦躁中。

而《奇葩说》,以及同类的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解答你的困惑,而是提供一种解答困惑的思路,抚平焦躁的方式。

让你这段慌乱的青春,走得不要太过于艰难。


上一页:胎记怎么去除才是最有效?
下一页:输卵管粘连怎么判断
友情链接:
贵阳哪家癫痫病医院好 郑州康好医院 成都治疗癫痫病的医院
版权所有@西藏养生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入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。